党建之窗
支部风采
追寻初心印记,凝心铸魂聚力——红河运营分公司红色教育培训侧记
发布时间:2020-11-23    作者:红河运营分公司    来源:本站原创

        暖冬的阳光洒照在腾冲市国殇墓园中一排排青石墓碑上。当42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非党员中层管理干部、党务工作者怀着对先烈无限敬仰的心情走出国殇墓园大门时,红河运营分公司举办的红色教育培训活动行程就此结束。

红河运营分公司红色教育培训.jpg

        从11月19日至11月22日,红河运营分公司红色教育培训团队一路向腾冲市、龙陵县等抗战遗址所在地前行,现场教学、相互探讨……每一位学员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红色教育培训团队参观的第一站。

        还未走进纪念馆,广场上一座石质建筑吸引了学员们的注意。在讲解员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这座建筑既非城市雕塑,也非公用设施,而是侵华日军当年修筑的碉堡。

        这座碉堡至今维持原貌,外墙上弹痕密布,碉堡的一角被炮火削掉了一块,钢筋露了出来。透过碉堡墙壁上一个个黑洞洞的射孔和残留的弹壳,大家似乎能看到曾有上千名中国远征军勇士捐躯于碉堡前的悲壮情景,爱国将士收复失土的决心令所有学员为之动容。

        走进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学员们用心观看展示的珍贵图片资料和文物,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再一次缅怀了烈士的感人事迹和中国远征军的丰功伟绩。

        红色教育培训团队的车辆从龙陵县城出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便到了龙陵松山战役遗址。

        走进松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株布满弹眼的老榕树,它在炮火中幸存了下来,成为战争的见证。顺着松山主峰正对面的小松山的石阶由下而上,一座气势宏伟的雕塑群扑面而来。站在整个雕塑园正前方,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依次矗立着秋装、娃娃兵、炮兵、跪射、驻印军、冬装、盟军、吉普车、女兵、在世老兵、战马、将军等12个远征军雕塑方阵。

        在娃娃兵方阵,听到一名六岁儿童毅然奔赴战场面对残酷战争的故事,学员们思绪万千;在在世老兵方阵,听着走出野人山女老兵刘桂英的英雄事迹,学员们深受触动……伫立在学员身边的402尊栩栩如生的中国远征军雕像,仿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正在讲述着当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参观完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沿着修建的进山游道,讲解员一边走一边向学员们讲述着当年发生在松山的那场惨烈战争,不时指着游道两旁介绍说:“这个是暗堡”“这个是单兵坑”……

        爬到山腰观景平台往下看,蜿蜒的滇缅公路,湍湍而流的怒江水,横跨江水的红旗桥,都尽收眼底。松山的“地利”让学员们可以很明确地感知到松山战役的意义。

        “松山海拔不算太高,但垂直度高,远征军背负武器匍匐仰攻的难度可想而知。”“当时日军严密把守,要在日军眼皮子底下挖战道、埋炸药,步步为营地前进,惊险程度也可想而知。”……学员们一路探讨着,以体验式的心境与那场惨烈的松山战役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走着走着,学员们来到了松山主峰——子高地,日军主地堡被爆破后形成的巨大弹坑仍触目惊心。

        在下山途中,听着讲解员说到许多士兵在短兵肉搏中,同敌人紧紧抱在一起,用嘴咬敌人的鼻子、耳朵,直至战死还紧紧抱住敌人时,学员们在沉默中对中国抗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离开松山战役遗址,沿着滇缅公路下行便到了怒江边的惠通桥。

        在讲解员的讲解中,学员们得知,1942年为了阻止日军渡过怒江,远征军炸毁了惠通桥的东侧桥塔。1944年,为配合反攻滇西的松山、龙陵两个战役,惠通桥得以修复,大量抗战物资通过惠通桥运到了松山和龙陵前线。

        如今的惠通桥,桥塔两端都安装了铁门,桥塔附近还留有战争年代守桥的碉堡,桥塔上还有很多清晰可见的弹痕。

        参观完惠通桥后,学员们重走了一段滇缅公路,体验这条“抗战生命线”的雄奇,缅怀铁血中国远征军。

        艾思奇纪念馆也是红河运营分公司此次红色教育培训最重要的行程之一。

        听着讲解员说着艾思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大众化奋斗一生的故事,看着玻璃展台里艾思奇曾写下的《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纲要》《哲学与生活》等著作的部分手稿,学员们对艾思奇这位哲学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是此次红色教育培训的最后一站。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陈列的一张张图片、一件件物品,展示了一个个鲜血淋漓的故事。学员们切身体会到了中国远征军历时127天,经40余次的大小战斗,奋进全歼腾冲城内的日军,收复腾冲的惨烈与艰苦。

        国殇墓园位于滇西抗战纪念馆旁,是中国远征军抗日作战取得胜利后,为纪念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园。墓园中,一排排肃穆的青冢,是无数英雄战士鲜红的血泪,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壮士对国家一往无前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