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 玩转资本魔方
——山东高速集团十年发展回眸(中)
2011-08-29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说过:“纵观世界企业发展史,那些大企业无一是靠单纯的生产经营发展起来的,都是通过兼并收购发展壮大的。”其意提醒人们,资本运作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
山东高速集团从诞生之日就认准了这条路子,通过各种资本运作模式的组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高速筹资之路,演绎了一出出资本运作推动产业发展的精彩大戏。
资产换钱 钱投资产
今年5月6日,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山东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收购290公里路产申请。这标志着价值75亿元的我省资本运作第一大单,历时一年运作终获成功。
山东高速股份通过向控股股东——山东高速集团定向增发股票的方式,收购集团旗下京福高速德齐南至泰安段、威乳高速100%股权和潍莱高速51%股权,权益里程共290公里,总估值为75.12亿元。业内人士称,这是国内有史以来高速公路行业规模最大的资产重组项目,是公路行业资本运作的标志性事件。
2002年成功登陆上交所的山东高速股份,是山东高速集团旗下目前唯一上市平台,近十载运作形成的“蓝筹股代表”的实力,堪当集团路桥资产整合者的重任。分阶段分步骤向高速股份注入优质路桥资产,推进高速公路主业整体上市,山东高速蓄势已久。2009年,集团已将所属京福高速德齐北段、河南许亳高速、潍莱高速49%股权,成功注入上市公司。
两次注资给山东高速带来了什么?
集团公司增加现金流,累计变现资金110亿元,为大交通产业链条上的众多优质项目提供了资本支撑,而且降低了集团负债率;股份公司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不断延长,总里程已达1100公里,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资产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的上市公司。这一里程占集团所属高速公路总里程的60%强,意味着山东高速集团高速公路主业60%以上已经实现上市。
本次定向增发完成后,集团拥有高速股份的股权由58.8%增加到75%,下一步,在控股前提下采取转让等形式,实现股权变现,变现后的资金投到更好的发展项目上,适时再以定向增发、资产注入方式把股权赎回,形成“资产换钱、钱投资产、资产增值、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与传统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府背债”相比,既减轻了政府压力,又解决了融资难题。
据测算,山东高速集团现有资产1500多亿,如拿出30%即450亿资产转让,经过重置资产完全价值,按溢价1倍计算,可获取900亿元资金。这在今天国家紧缩银根、一些企业倍感“钱荒”的大环境下,如此融资尤为可喜。他们前期投入京沪高铁的30亿元资产,今年6月高铁通车运营后,按现行市场价格资产价值已升至45亿元,注入省铁投公司换取股权,净增15亿元。
发行长期债券,是山东高速集团降低投融资成本的又一重要手段。“十一五”期间,他们先后3次发行长期企业债券共49亿元,用于高速公路项目资本金,发行各类理财产品25亿元,与同期银行利率相比可节省财务费用10亿元以上。
引进投资 以小博大
胶州湾大桥投资逾100亿元,却没花山东高速集团公司一分钱。
由于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上山东高速集团具有雄厚的资产规模、经济实力和良好商誉,该项目融资通过多个渠道顺利解决——资本金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的24亿元软贷款解决,其余资金以项目建成后的收费权作抵押,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9家银行组成的项目银团,按低于正常利率10%的贷款解决。
不仅如此,今年3月16日,山东高速集团与新加坡CPG集团签署了大桥投资合作协议。经国家规定的有关审批后,山东高速集团将把大桥40%股份转让给对方,由双方共同经营管理大桥。山东高速集团通过转让股权不仅可融资60亿元,而且仍处控股地位,依然拥有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还能完善大桥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
在资产整合重组中,山东高速集团近几年采取直接控股、绝对控股、相对控股等方式,全面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引进了美国海瑞集团、中石化、清华紫光、台湾南仁湖集团、绿城集团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合作经营集团的建材、信息、石化、服务区、地产等业务,以较少的资金投入控制更多的经营资产,以小博大,并降低经营风险,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借鸡生蛋 用蛋还鸡
“借鸡生蛋、用蛋还鸡”,最后达到“既不还鸡,也不还蛋”。——这便是高超的资本运作。山东高速集团购买办公大楼,就是一个范例。
2009年,山东高速集团以6900元/平方米的价格,在济南奥体中心核心地段购买了4.9万平方米的新办公大楼,总价约3.3亿元。他们以投资控股公司的名义首先付了2.6亿元,尚欠7000万元。待集团将分权属单位搬入新办公楼后,通过出售有关权属单位原办公楼,可收回资金2.6亿元,正好补足了首付款。另外,集团通过出租部分权属单位原办公楼,年租金收入约1400万元,对外出租新办公楼10层以下部分及地下车位,年租金收入约2400万元,共计3800万元,扣除机关及各单位新办公楼每年的运营费用1000万元,每年净收入2800万元,这样,用3年时间即可将购置大楼的7000万元余款补齐。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经重置完全价值,新办公楼由原来的6900元/平方米增至14000元/平方米,增值7100元/平方米;地下车位由原来的10万元/个增至15万元/个,增值5万元/个。两项合计,大楼总价值达到6.5亿元,扣除3.3亿元原值,增值3.2亿元。
也就是说,山东高速集团不用花一分钱,购置了一座办公大楼,还净赚了一座办公大楼。况且,按总价值6.5亿元的70%还可办理银行抵押贷款4.55亿元,可用于集团新增长点的资金来源。
山东高速在资本市场的长袖善舞,喜结硕果。集团成立初期,不足60亿的资产,却有着高达98%的负债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集团资产迅速膨胀到1500多亿,负债率反而降至58%,作为从事长期投资的企业,远远低于同行业75%-85%的水平。伴随资产规模扩大的是效益的提升,实现了做大做强的统一。
相关媒体报道: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10829/ArticelA01003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