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了首条高速路

2009-09-25

  以前叫308国道,另名国防公路,有地方宽有地方窄,标准不一,济青两市距离 960 里,开车要8小时以上,基本上就是单程开一天,各种车辆拥堵太厉害。

  ——当时在刚成立的济青高速公路办公室工作的耿集军回忆以前济青公路的状况时说。

  邹家华副总理在剪彩仪式上,“ 驾兴”勃发,从济南口上车,亲自驾着一辆长体黑色轿车至滨州段处,并撞了彩。事先并未通知,使集结在那里的人员好一个惊诧:邹家华副总理推开驾驶室门下了车……

  ——多个被采访对象都提到这个未曾被报道过的细节。

  本报记者 陈中华  薛广乾

  1993年12月 18日,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如今追寻该路的设计建成经过,其中一些细节,让记者感慨万千。

  建不建“高速”路有争议

  上世纪八十年代,齐鲁大地正处于向开放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但当时山东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却很滞后,原济青公路全长 308.5 公里,又是二级公路和三级公路混合着,穿越许多村庄,通行能力较差,成为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

  耿集军当时在刚成立的济青高速公路办公室工作。他回忆起以前济青公路的状况时说:以前叫308 国道,另名国防公路,有地方宽有地方窄,标准不一,济青两市距离960 里,开车要8小时以上,基本上就是单程开一天,各种车辆拥堵太厉害。

  在济青高速公路建设前,有沈大、京津唐两条高速路开建。

  而此前,全国仅有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即上海到嘉兴的沪嘉高速路。但这条路仅16 公里,距离短,与济青高速公路缺乏可比性。

  济青高速公路从酝酿到建成历经 10年的时间。而从我省上报国务院,直至国家计委 1990 年正式下达开工通知书,也经过了5年。

  谈及这段历史,山东高速总工程师刘甲荣介绍说,当初,对于建不建高速公路,政府有关部门、业内人士及“两会”代表之间都有争议。反对意见认为,是不是太超前?汽车保有量够吗?是否会挤伤了铁路?支持的意见则恰恰与反对意见观点相反。最终小平同志发话了,说,高速公路这种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很需要,哪怕是贷款也要建。

  离休老人王精一当初担任济青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监理工程师,他回忆说,因为有争议,国家计委下达的批复件上名称不叫高速公路,叫“济青一级公路(汽车)专营路”。

  而当时的所有新闻报道,也一直称其为“一级”路。直至1993年6月 22日,该路基本建成时,邹家华副总理题词说“振兴之路——为济青高速公路题”。这才易名为“济青高速公路”

  实际上,无论名称如何,我省这“第一条”路,从设计到施工,基本上全部采用了“全封闭”等国际统一的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在当时国内几条刚修建完或正修建的同类项目之中,也堪称第一。

  世行看好了这条路

  济青高速公路投资概算 31 亿元,其中由世界银行贷款 1.1亿美元。是我省有史以来第一个利用世行贷款和执行“菲迪克”条款的项目。据当时的同志介绍,对方之所以给予贷款,完全因为瞅准了济青高速公路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由此判断该路投资是否能如期收回。为此,世行工作人员对青岛港及腹地,对济青沿线城市及与毗邻的省份经济发展情况,都作了详尽调查。

  世行的判断没错。当时所用贷款已在几年前连本带息全部收回。

  济青高速公路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规划设计院和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共同设计。 设计及建成后的公路具有行车能力强速度高、全封闭、全立交、控制出入、服务设施齐全等特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建有各种桥梁 225 座,双向四车道中间分割,分道行驶,设计时速100 公里。在当时的国内已建在建的几条高速公路中,其现代化程度为第一。

  该路共征用土地 4.2万亩,王精一回忆当初征地情景时说,征地价格与现在比非常低,沿途农民都非常支持,你怎么征就怎么给,都盼着这条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变化。

  如今担任山东高速董事会秘书的王云泉说到自己非常荣幸地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该路建设,当时他在济南一所大学读书, 1990 年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清理已征地中的一些障碍,中午与工人们一起在工地上吃大包子。同学们谈起以后去青岛两三个小时即可抵达,都很高兴。

  施工采取了当时最先进的国际招标方式。全路共分为8 个合同段,除了有南斯拉夫的英格拉公司外,其余中标的皆是国内最强的施工队伍,这包括山东路桥、北京城建及中铁14局等。

  刘甲荣说,国内当时很少有人参加过高速公路建设,他虽然担任施工的技术员工作,以前参加过不少国道、桥梁的建设,但修建高速路也是第一次。他们在技术的把关上极严格,水质必须化验,混凝土配料几个月前就实验。至于施工过程中的,如夏天近距离面对近一百六七十度的沥青高温,冬天住在帐篷里,脸盆结冰都是施工人员习以为常的事情。

  邹家华兴冲冲驾车上了路

  多个被采访对象都提到一个未曾被报道过的细节:邹家华副总理在剪彩仪式上,“驾兴”勃发,从济南口上车,亲自驾着一辆长体黑色轿车至滨州段处,并撞了彩。事先并未通知,使集结在那里的人员好一个惊诧:邹家华副总理推开驾驶室门下了车……

    剪彩第二天即1993年12月 19日零时,济青高速公路正式向外开放通车。并连续10 天免收过路费,以感谢和回报人民对该路建设的支持。而从青岛向济南方向第一个上路的,是青岛市粮食局沧口区分局一辆东风牌卡车,被媒体报道定格在那光彩的一瞬。

 

  这条路全长 318.2公里,是山东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多、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交通建设项目,它西起济南大桥路,横贯山东5 个城市地、 17 个县市区,东至青岛,在西袁庄处与308 国道相接,贯穿山东“工业走廊”,连接5条国道、 15 条省干线,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公路开通后,仅提高车速一项,即可将运输成本降低1/3以上。形成一条年运能力达8000万吨的经济大动脉。

  济青高速公路的开通对于沿线经济的带动、山东半岛都市群的崛起、增强青岛这座日益国际化的港口商贸金融工业及旅游中心城市的集疏能力及辐射能力,意义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因打通了沿海与内地省区的通道,把华东、华北、中原地区甚至沿黄流域、西北内陆与沿海大港连接起来,众多内陆省区有了比较通畅的出海口,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是无法计算的。

  以济青高速公路为开端,山东省公路建设开始实施以高等级路为重点的战略转移,并在之后连续 10 年保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全国第一的位置。截至2008 年,山东省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4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