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2021年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2021-09-302020年12月31日,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正式获批筹建,以智慧交通基础理论、车路协同与智慧网联交通系统、智慧高速全寿命周期一体化集成应用、智慧网联测试评价及检测认证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为主要研究方向。为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精神设立开放课题基金,支持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课题。现发布指南如下,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申报。
一、开放课题简介
(一)本实验室资助的开放课题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20-30万元/项,一般项目10-20万元/项。其中:
1.重点项目
主要资助智慧交通领域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对具有新思路、短期内有突破前景的课题,给予优先支持。
2.一般项目
主要资助针对当前智慧高速实际建设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研究的课题,包括系统(工具)、新技术应用及实用装备研发等,或针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项目申报开展预研或调研等。
(二)每项开放课题以委托开发的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室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技术开发合同;签订合同后一个月内,实验室支付资助总额的50%,课题中期进展报告审查合格后,再支付余款;需按照《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要求开具相应税务发票。
(三)执行期限:1-2年。
二、课题主要资助方向
(一)智慧交通基础理论
面向交通流理论和仿真测试的基础与共性问题,包括:新型混合交通流建模(ICV、CV、AV、HDV)、微观/宏观交通流、智慧交通模型/软件/硬件/系统在环仿真测试评价、重要节点车道级主动管控策略及相关算法、重点车辆精准管理与服务方法及算法,新建、改扩建区域交通组织优化。
(二)车路协同与智慧网联交通系统
面向车路协同与智慧网联交通系统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包括:面向智慧网联高速公路系统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如交通基础设施及附属设施的虚拟孪生技术,复杂场景的解耦、建模和重构等;自动驾驶虚/实专用车道及附属设施、伴随式信息服务;高速公路智能管控;重点车辆主动安全管控;基于ETC拓展应用关键技术。重点资助:虚拟孪生感知技术、高速公路智能管控、伴随式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研究。
(三)智慧高速全寿命周期一体化集成应用
面向智慧高速一体化体系架构与设备设施集成应用重大需求,如智慧高速系统架构、标准规范、异构通信网络等。重点资助:业务与数据架构(模型)、一体化感知与边缘设备研发、路侧设备的优化布设、多源传感器的数据融合等方面。
(四)智慧网联测试评价及检测认证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面向目前智慧高速建设中路侧设备的仿真、测试与评价,重点资助:路侧设备的测试理论、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装备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例如,一致性测试方法与评价指标(不同类型设备)、集成化测试设备、虚实结合测试、加速测试、强化测试(对抗网络)等。
三、申请要求
(一)申请资格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申请人应是智慧交通领域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应是开放课题的实际负责人,需具备博士学位和副高级(含)及以上职称。
2. 申报者在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积累,所在单位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
3. 每位申请人限报1项。
(二)申请和审批程序
1. 申请者填写《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并发送Word 电子版,提交纸质版一式两份(本人及课题组成员签字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2. 依据《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实验室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书初审,经实验室确定后,择优资助。
3. 与获批准者签订课题任务书,课题任务书内容应与申请书保持一致,但可参考专家评审意见进行适当修改。
(三)申请时间
2021年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21年10月25日,批准通知时间为2021年11月20日前,执行起始时间以正式合同签署日为准。
四、实施与验收
(一)实施
1.实验室委派1名科研人员作为开放课题联络人,跟踪课题的进度和质量,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联络人不在课题资助经费中开支费用。
2.实验室以材料审查的方式进行中期检查(2022年10月)。课题组按时提交《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期进展报告》和汇报PPT。由实验室相关研究方向负责人进行评审,课题组按评审意见进行整改。
3.若课题无法按计划如期完成,课题组需提前1个月提出延长研究期限或终止(撤销)研究申请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实验室审批,一般延期时间不超过2个月;若课题终止研究,实验室则有权停止经费资助。
(二)验收
1.开放课题研究任务完成后,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任务书及实验室要求提交课题验收材料,实验室按《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组织验收工作,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价。
2.考核指标
课题研究应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预期研究成果主要为高水平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原型机、科技奖项等。具体指标原则上应达到如下要求:
(1) 研究专题指标:课题所含专题3-5项,可应用成果不少于3项;
(2) 重点项目承担人需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主编行业及以上标准1项,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
(3) 重点项目若以一体化感知或测试设备为研究内容,需提供设备原型机和相应技术文档,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
(4) 一般项目承担人需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主编团体及以上标准1项,并申请发明专利1项。
五、知识产权
(一)由实验室资助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若为山东高速集团科研人员需标注实验室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若为外单位科研人员需标注实验室为第二单位。单位中英文信息为“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Transportation (Preparation)”。需在投稿系统和论文致谢部分,将开放课题及编号做为第一标注,中英文信息为“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开放基金资助”(英文:Supported by Open Project of 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Transportation (Preparation))和项目编号。
(二)由实验室资助申请的专利、标准、知识产权由实验室与申请人共享,单位名称为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
六、课题管理及经费使用
严格按照《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执行。课题负责人和参与人员在室工作期间生活津贴从开放课题经费中支出。
七、实验室基本情况介绍
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于2020年12月31日,正式获批筹建。实验室本着“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现有基础与优势,围绕“如何有效实现交通系统要素的智慧协同与群体管控”和“如何优化运用综合交通大数据提升交通整体效能”两个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突破制约道路交通智慧化的一系列理论和关键技术,同时兼顾与港口、轨道、航空等多模式交通运输方式的协同,夯实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交通方式的理论基础。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智慧交通基础理论、车路协同与智慧网联交通系统、智慧高速全寿命周期一体化集成应用和智慧网联测试评价及检测认证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近五年,实验室依托和共建单位围绕智慧交通领域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参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与研究方向密切相关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4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发明专利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公安厅科技奖等2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5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实验室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精神,以“支撑传统、引领新兴、产学融合、国际一流”为宗旨,以“紧密对接、多元开放、交叉融合、创新引领”为原则,以交通强国山东试点建设为契机,利用山东大交通体制的先行优势,充分整合省内外智慧交通优势资源,通过前沿关键技术研发,攻克未来智慧交通发展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设施,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技术支撑体系,树立山东智慧交通品牌。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尹女士
通讯地址: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
邮编:250000 电话:15665779895
E-mail:xxyinshuting@sdhsg.com
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
2021年9月30日
附件: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doc